触动心灵的人

时间:2023-05-09 07:30:04 作者:会员上传

闪烁的,颗粒的,飘香的问候。——题记

独步街头,这时候,人还稀少。掂了掂肩头沉重的书包,低头,叹气,毕竟是毕业之前的复习时光,每天如此,苦累疲乏。天才微亮,漫着雾气,一股椒香却猛冲入鼻中,一个激灵,四处寻觅,终于在公交车站旁找到那个人。

他站在树下,钻进一件皮大衣里,黑色的陪衬使他与这个世界看起来格格不入调,带了双麻布灰色手套,一只手捂住嘴呼气取暖,另一只手却紧紧搂着那个盖着白布的锅。“同学这么早啊,上学去?”他招呼我,我搪塞这应答,只顾赶路。他却不慌不忙的一把去揭开那口锅,白色的雾气忽地溢出,它绽放了,迷了眼,那米粒似的肉末便映入眼帘,颗粒紧拢,攥成一团,似小山,麻麻密密,又似浪,铺天盖地,卷了热气便往我的胃里冲。轮廓却分明,在微亮的夜里,像在发光,颗颗闪烁,像珍珠,类翡翠,簇拥着心扉。

确实有许久不见得有如此粉蒸肉了!他装满一份,笑着看我。从温暖的手中接过温暖的馍,吃一小口,丝丝颗粒滚下,香气在口中漫延,升腾,已是极致的暖。

那个严冬,那样的暖。

心中多了几许期盼,望着那个中年大叔:“叔叔,明早你还来吗?”“当然”他很果断的回答,“每天来?”我接着问他。“我每天都在。”

第二天,他果然还在哪里,树下倚身,搂着白布盖头的锅,不由分说打开,馋人的香气溢出,取出早已夹肉的馍,比上次更精致,温暖。那个严冬,那口锅,深藏着一份关心和暖。

多少次相见,他总是那样,一成不变守着那口白布盖头的锅。几乎要伴我熬完整个冬天。我有些感激他,他或许知道别人经过,会要一份热乎的粉蒸肉,苦闷的心情便淡化了。

他,永远,在那口锅前,准备着一份温暖。

我曾问他,他的收益是否足够,是否值得,他只一笑而过。

看着冷清的外面,坐在食堂,尝着用盘子托着包装完好的调料香满溢的粉蒸肉夹馍,总觉得不是滋味,缺失了那份温暖,触动心灵的暖。

他一笑而过:“买的人啊,不多,但总有人要的。”

因为温暖,化开了雾,灼化了雪。

我记得,那个暖冬,那个触动心灵的人。

相关推荐

    我所认识的诗词

    我想我们对是并不陌生,从刚学习语文时就有古诗。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化遗产,历代流传下来,记录了古时代一些生活习俗,社会,思想等……从古时候到现在,有很多著名的诗人,如我最初认识的李白,杜甫,苏轼等。其中接触最...

    听,年的声音

   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,日历也在一天天变薄,当你撕完一本,有换了一本,又撕了二十来页后,年的声音便开始白耳边响起了。起初,是一段前奏,各家的商场、店铺开始挂起红灯笼。此时你便会从扩音器中听到例如刘德华的《恭喜发财》之类的歌曲,让你知道:噢,快过年...

    听,奋力奔跑的声音

    体育课上,体育老师一声“这几天体育测试,今天测800米”,全班立刻一片唉声叹气,我想到去年不堪回首的体测成绩,眼前的跑道俨然变得更长了。无奈之下,怀着一份如临绞刑架的“视死如归”,我挪到了起跑...

    研学之旅心得体会

   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小时候,我们便能将《十则》倒背如流,却从未想过,有朝一日,我竟来到了曲阜、邹城——孔孟之乡这得益于沂源...

    听,那重复千万遍的声音

    “儿子,认真做好每一件事。”每天早上母亲都会在我临下车时说这句话。春夏秋冬,寒暑过往,从未间断。语文课上默写时被罚抄一首古诗50遍,我认为这件事没有任何意义,便施展开“神笔法”,水浒传有云&l...

    十七

    十七岁,意味着什么?是情窦初开的年龄,是迈向十八的大门,是努力拼搏的青春。“十七岁那年的雨季,我们有着共同的期许,也曾经紧紧地拥抱在一起。”正如歌声中那般,十七岁的我们有着天潭般的幻想与不切实际的目标。即便如此,我们...

    岁月如歌

    轻轻的你走了,正如你轻轻的来。四年时光悄然而过,回首往事,一切仿佛就在昨天,似烟雾迷蒙,若即若离,似若有若无的水墨画,朦胧迷人。打开记忆的心扉,时间又倒回到了刚入学那天。那日的太阳,有竹匾那么大,橘红色的,安静的燃烧着。天空中时而飞过几只觅...

    以戏为题目

    我们一起回家。可终是回不去旧时光阴。犹记得宝玉初见黛玉,便顿觉一种说不上来的熟悉,似乎连空气都被氤氲出特别的味儿来,这位风流成性的公子也是心直口快:“妹妹甚是眼熟,似是梦中旧相识。”黛玉又何尝不觉如此,却脸儿一红,似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