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无”即是有-话题作文900字

时间:2022-02-08 07:36:25 作者:会员上传

千万粒沙落下,汇聚成撒哈拉——题记

如果把时间比作一条长河,那每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珠;如果把时间比作一片沙漠,那每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颗细沙;如果把时间比作一片草原,那每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株小草;如果把时间比作浩瀚无垠的宇宙,那每个人只不过是一颗微弱的星辰。也许,你会问我:你我如此渺小,可以在时间中做点什么,留下“我曾来过”的痕迹呢?别急,历史已把神秘的答案,揭示在世人面前。

无私

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”,在举国同庆,阖家欢乐之时,有那么一群人,在党的召唤下,踏上了没有硝烟的战场。他们救死扶伤,纵使被迫与家人分别;他们悬壶济世,纵使直面死神的挑战。新冠疫情期间的医务工作者,你们完全配得上“白衣天使”的称号,不仅因为你们的伟大贡献,让身穿防护服,头戴护目镜的形象成为希望的代名词;更因为你们的付出与做出的巨大牺牲,让“无私”这个劳动者的朴素品德在21世纪的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!

无畏

将历史的镜头对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,国人的无畏便在胶片上为中国精神镀上一层金箔。也许在抗日神剧、历史书籍中出生入死,奋勇杀敌的战士形象已深入人心,但那同样伟大,同样做出巨大贡献的民工也值得人们的关注: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,数十万中国民工为了争取协约国的胜利,捍卫国家的利益,做出了巨大贡献;人民解放战争中,几百万中国的劳动者踊跃参军,上千万民工挖战壕,运物资。可以说,中国的每一场胜利,民工在前线的无畏,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,他们用血肉,筑起新的长城!劳动者的美,是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发光发热,用无畏的精神保家卫国,建设社会!

无产

一抹红色,是多少仁人志士的革命理念。无产阶级,伟大的劳动者,是历史的创造者。中国如今的富强,离不开每一位无产者的无私劳动,无畏付出。回望历史的车辙,无产阶级从来都是一支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强大凝聚力的力量。先前有苏联,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过了红旗,引领无产阶级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。将来的环球,必是赤旗的世界!

看到这里,你已经明白,每个人在宇宙中都是“无”,不值一提;但若千千万万劳动者联合起来,必然可以成为“有”。无私是劳动者的衣甲,无畏是劳动者的武器,无产是劳动者的旗帜。千万劳动者是世界的建设者,他们的美丽,在于每个人的付出,更在于世界无产阶级的大团结!他们的力量,从“无”的奇点中汇聚成“有”,在茫茫虚无中,爆炸出一片红色的宇宙!

相关推荐

    我所认识的诗词

    我想我们对是并不陌生,从刚学习语文时就有古诗。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化遗产,历代流传下来,记录了古时代一些生活习俗,社会,思想等……从古时候到现在,有很多著名的诗人,如我最初认识的李白,杜甫,苏轼等。其中接触最...

    听,年的声音

   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,日历也在一天天变薄,当你撕完一本,有换了一本,又撕了二十来页后,年的声音便开始白耳边响起了。起初,是一段前奏,各家的商场、店铺开始挂起红灯笼。此时你便会从扩音器中听到例如刘德华的《恭喜发财》之类的歌曲,让你知道:噢,快过年...

    听,奋力奔跑的声音

    体育课上,体育老师一声“这几天体育测试,今天测800米”,全班立刻一片唉声叹气,我想到去年不堪回首的体测成绩,眼前的跑道俨然变得更长了。无奈之下,怀着一份如临绞刑架的“视死如归”,我挪到了起跑...

    研学之旅心得体会

   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小时候,我们便能将《十则》倒背如流,却从未想过,有朝一日,我竟来到了曲阜、邹城——孔孟之乡这得益于沂源...

    听,那重复千万遍的声音

    “儿子,认真做好每一件事。”每天早上母亲都会在我临下车时说这句话。春夏秋冬,寒暑过往,从未间断。语文课上默写时被罚抄一首古诗50遍,我认为这件事没有任何意义,便施展开“神笔法”,水浒传有云&l...

    十七

    十七岁,意味着什么?是情窦初开的年龄,是迈向十八的大门,是努力拼搏的青春。“十七岁那年的雨季,我们有着共同的期许,也曾经紧紧地拥抱在一起。”正如歌声中那般,十七岁的我们有着天潭般的幻想与不切实际的目标。即便如此,我们...

    岁月如歌

    轻轻的你走了,正如你轻轻的来。四年时光悄然而过,回首往事,一切仿佛就在昨天,似烟雾迷蒙,若即若离,似若有若无的水墨画,朦胧迷人。打开记忆的心扉,时间又倒回到了刚入学那天。那日的太阳,有竹匾那么大,橘红色的,安静的燃烧着。天空中时而飞过几只觅...

    以戏为题目

    我们一起回家。可终是回不去旧时光阴。犹记得宝玉初见黛玉,便顿觉一种说不上来的熟悉,似乎连空气都被氤氲出特别的味儿来,这位风流成性的公子也是心直口快:“妹妹甚是眼熟,似是梦中旧相识。”黛玉又何尝不觉如此,却脸儿一红,似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