忆·昆明

时间:2022-01-25 07:36:26 作者:会员上传

在青石板低水洼托着的这座小城上,哪一棵圆通山的樱花看着我长大,哪一个卖叮叮糖的老人又令我笑个半天,我不曾记得,但那浓浓的昆明魅力之味却流淌于心间,吸一口,便踏实了。

还念那年夏天,大观楼前,又见荷花碧连天否?

泛扁舟于泊上,有的只是昆明独有的惬意。盛夏,空气中还氤氲着水丝,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的荷花,更为这夏韵平添了一分灵动。这不如西湖赏荷那样大方爽快,也没有昆山的情意缠绵——但它就是引惹得游人醉。宛若一位娇羞欲语的少女,曼妙难测,都似乎晕染在香味中,虽不优雅,亦不浮华。溪亭之上,委婉的滇腔传响久绝,配上二胡,更是演绎出生活的甜美与凄酸。哦,眉眼间也挥舞着地方味道,这,也是不同于江南小调的。

还念草帽能挡雨,能防晒,摘下还能当锅盖否?

昆明大街小巷的红砖房里,飘出的米香不来源于电饭煲,而是盖草帽的竹蒸笼。草帽对昆明人可谓是形影不离。天朦亮,男人女人就下田做农了,而筐后总不忘一顶草帽。若正午太阳酷热,往头上一戴,便可挡;若雨帘落下,往头上一遮,便无事。如此一来人们靠着双手与草帽,挥洒着汗水与勤劳,终于换来了丰衣足食。入夜,又是草帽的主打,一家老少在夏日常有的雨中,吃上一碗热乎乎,带淡淡竹香的米饭,个个心里都乐开了花。这米饭同昆明人一样,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,始终透着小米汤的本色。稻米香里说丰年,听取雨声一片。

还念吞云吐雾间,是谈古论今的三千年否?

昆明人,豪爽,就连抽烤烟,也要用水烟袋。吸一口“咕噜噜”,于是心爽快了,话也说得开了。不论陌生与熟悉,只要火塘边一坐,抽上几口水烟,喝上几碗包谷酒,彼此便时可扯些私房笑话,时可默语沉思,时可麻麻方言中的“粗话”,但心,却早已尊重对方。烟雾缭绕的小屋里,有火烧木柴的“噼啪”声,而更多的是昆明人的热情。天朗润了,铜铃发出一声清脆的笑,便屏息不语了——人们还毫无发觉,正谈笑风生呢!远处,不时传来一声渺远的鸡鸣犬吠。知否,知否?应是味淡情厚。

朋友,唱一支山歌吧!让那情谊继续传响,永不落幕。老城录下各朝迎故作今的记忆,请同我去见证!

昆明味,溢香而余甘。有魅力的味道,有味道的回忆……

——尾记

相关推荐

    我所认识的诗词

    我想我们对是并不陌生,从刚学习语文时就有古诗。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化遗产,历代流传下来,记录了古时代一些生活习俗,社会,思想等……从古时候到现在,有很多著名的诗人,如我最初认识的李白,杜甫,苏轼等。其中接触最...

    听,年的声音

   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,日历也在一天天变薄,当你撕完一本,有换了一本,又撕了二十来页后,年的声音便开始白耳边响起了。起初,是一段前奏,各家的商场、店铺开始挂起红灯笼。此时你便会从扩音器中听到例如刘德华的《恭喜发财》之类的歌曲,让你知道:噢,快过年...

    听,奋力奔跑的声音

    体育课上,体育老师一声“这几天体育测试,今天测800米”,全班立刻一片唉声叹气,我想到去年不堪回首的体测成绩,眼前的跑道俨然变得更长了。无奈之下,怀着一份如临绞刑架的“视死如归”,我挪到了起跑...

    研学之旅心得体会

   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小时候,我们便能将《十则》倒背如流,却从未想过,有朝一日,我竟来到了曲阜、邹城——孔孟之乡这得益于沂源...

    听,那重复千万遍的声音

    “儿子,认真做好每一件事。”每天早上母亲都会在我临下车时说这句话。春夏秋冬,寒暑过往,从未间断。语文课上默写时被罚抄一首古诗50遍,我认为这件事没有任何意义,便施展开“神笔法”,水浒传有云&l...

    十七

    十七岁,意味着什么?是情窦初开的年龄,是迈向十八的大门,是努力拼搏的青春。“十七岁那年的雨季,我们有着共同的期许,也曾经紧紧地拥抱在一起。”正如歌声中那般,十七岁的我们有着天潭般的幻想与不切实际的目标。即便如此,我们...

    岁月如歌

    轻轻的你走了,正如你轻轻的来。四年时光悄然而过,回首往事,一切仿佛就在昨天,似烟雾迷蒙,若即若离,似若有若无的水墨画,朦胧迷人。打开记忆的心扉,时间又倒回到了刚入学那天。那日的太阳,有竹匾那么大,橘红色的,安静的燃烧着。天空中时而飞过几只觅...

    以戏为题目

    我们一起回家。可终是回不去旧时光阴。犹记得宝玉初见黛玉,便顿觉一种说不上来的熟悉,似乎连空气都被氤氲出特别的味儿来,这位风流成性的公子也是心直口快:“妹妹甚是眼熟,似是梦中旧相识。”黛玉又何尝不觉如此,却脸儿一红,似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