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的树房子_900字

时间:2022-08-25 07:36:18 作者:会员上传

  大家一定还记得5。12汶川大地震吧,数座村庄,县城被掩埋,变成废墟。数万人失去生命或者肢体残缺。那景象真是惨不忍睹。人们在叹息钢筋水泥怎么那么的不堪一击。国家地震局的工作人员都干什么去了?人们破坏环境日益严重,人类在跟动物植物争抢着生活的空间,大面积的森林被高楼大厦代替,城里的人想呼吸新鲜空气都要到很远的乡村,人们开始向往农村生活等等。针对这些情况,我的可移动树房子的发明迫在眉睫了。
  大家一听,就知道我的房子不是用钢筋混凝土做的,它就是一棵普通的大树。它的树干就是居住区,不要以为树的内部空间那么小,人在里面无法活动。告诉你我家的防盗门有个特殊的功能,那就是把进来的人或物压缩100倍,这时的你还会嫌树内空间小了吗?出门后一切又会恢复正常高度了。树干内部跟我们现在居住的楼房一样,有几层,可以住好几家人。厨房、客厅、卧室、卫生间,样样俱全。里面除了生活区,还有活动区,有健身房、游泳池,甚至还有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。
  你一定要问,房子这么大,它的水、电怎么解决?你怎么忘了?我的房子是树啊?它的叶子不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吗?我正是利用这一点,让树叶充当“太阳能”,产生人们生活所需的“电”。水就更好办了,它的根是个天然的抽水管,通过树皮上的纤维管送到每家每户。对了,忘了告诉你,树叶还起着空调作用,让居住的人们冬暖夏凉。
  现在我们来说说这座“大楼”的基石——根吧。这个树根除了前面的抽水作用,还有更重要的两大功能:一是能准确地预测灾难。树根深深地扎入地下,每天采集着地下n米的各项数据,传输到房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,直接进行数据分析,每天向居住的人们作出公布,当发现有危险时会触动警报系统,提醒人们做好准备离开。二是能快速移动。当警报响起,树根会马上抽离地下,变成四个巨大的轮子,启动逃跑功能,带着居民们离开危险区。这样,人们还会害怕地震,海啸,洪水吗?当然,树根的移动功能还能带着人们到世界各地旅游呢!
  虽说这房子是用树做成的,但这样做对树没有任何影响。树照样可以生产氧气,净化空气,树叶可以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,照样可以帮助树木生长,照样保持水土流失,绿化环境。这样一来地球上不再有高楼,不再有沙漠,到处一片绿,人与自然,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着。
  这样的移动树房子你想拥有吗?我的研究正在进行中,在n年以后,这项发明将轰动全世界。房子的预 售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,请有意者速来预定!

相关推荐

    我所认识的诗词

    我想我们对是并不陌生,从刚学习语文时就有古诗。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化遗产,历代流传下来,记录了古时代一些生活习俗,社会,思想等……从古时候到现在,有很多著名的诗人,如我最初认识的李白,杜甫,苏轼等。其中接触最...

    听,年的声音

   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,日历也在一天天变薄,当你撕完一本,有换了一本,又撕了二十来页后,年的声音便开始白耳边响起了。起初,是一段前奏,各家的商场、店铺开始挂起红灯笼。此时你便会从扩音器中听到例如刘德华的《恭喜发财》之类的歌曲,让你知道:噢,快过年...

    听,奋力奔跑的声音

    体育课上,体育老师一声“这几天体育测试,今天测800米”,全班立刻一片唉声叹气,我想到去年不堪回首的体测成绩,眼前的跑道俨然变得更长了。无奈之下,怀着一份如临绞刑架的“视死如归”,我挪到了起跑...

    研学之旅心得体会

   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小时候,我们便能将《十则》倒背如流,却从未想过,有朝一日,我竟来到了曲阜、邹城——孔孟之乡这得益于沂源...

    听,那重复千万遍的声音

    “儿子,认真做好每一件事。”每天早上母亲都会在我临下车时说这句话。春夏秋冬,寒暑过往,从未间断。语文课上默写时被罚抄一首古诗50遍,我认为这件事没有任何意义,便施展开“神笔法”,水浒传有云&l...

    十七

    十七岁,意味着什么?是情窦初开的年龄,是迈向十八的大门,是努力拼搏的青春。“十七岁那年的雨季,我们有着共同的期许,也曾经紧紧地拥抱在一起。”正如歌声中那般,十七岁的我们有着天潭般的幻想与不切实际的目标。即便如此,我们...

    岁月如歌

    轻轻的你走了,正如你轻轻的来。四年时光悄然而过,回首往事,一切仿佛就在昨天,似烟雾迷蒙,若即若离,似若有若无的水墨画,朦胧迷人。打开记忆的心扉,时间又倒回到了刚入学那天。那日的太阳,有竹匾那么大,橘红色的,安静的燃烧着。天空中时而飞过几只觅...

    以戏为题目

    我们一起回家。可终是回不去旧时光阴。犹记得宝玉初见黛玉,便顿觉一种说不上来的熟悉,似乎连空气都被氤氲出特别的味儿来,这位风流成性的公子也是心直口快:“妹妹甚是眼熟,似是梦中旧相识。”黛玉又何尝不觉如此,却脸儿一红,似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