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
每当看到桥,总会勾起我对以前那段充满焦急的等待和温馨的亲情的日子的回忆。
小时候,我家门前是一条由山泉汇成的小溪,那哗哗流淌的小溪上架着一座石桥。它没有护拦,只有一米多宽,勉强称得上是桥。我们家正是通过它踏向外面的世界。
每天放学回家,我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小桥上,把脖子伸得老长老长,遥望羊肠小道那消失在远方的尽头,盼望着亲人归来。可见到来人以后,总是那么失望和落寞:父亲在哪?何时回来?妈妈在家独自背负了太多的艰辛!在桥上,看到鸡鸭回窝,牛羊回圈,我总默默地想:爸爸,您快回来啊!
尽管我一直等待,可从桥上走出去的身在远方工作的父亲却无法回来一趟,只捎回过几封信,真叫人牵肠挂肚。
想累了,把眼泪洒在桥沿上,让它承载着我的期盼。如果爸爸回来,他一定会携我一起坐在桥上,把脚探入小溪里,给我讲述工作的艰辛和外界的精彩,我总爱躺在父亲的怀里,让思潮随着爸爸那滔滔不绝的小溪似的话语流淌到远方。看着爸爸苍老的脸颊和斑白的鬓发,我的泪水会禁不住滴落在桥板上……
后来,我长大了。爸爸鼓励我走过小桥,奔向外面的世界:“孩子,好好读书,别老想着回来,要有出息。”
现在,每次回家,也总看见两老坐在桥上,偎依着,伸长脖子张望。石桥依旧,但等待的与被等待的翻了过个儿。往日熙来攘往的村子现在空寂下来了——年轻人不管男女都跑到外面打工赚钱,只丢下留守儿童、留守老人。
唉!不能在两老身边伺候,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。可父亲总安慰说:“我们并不孤独,坐在桥上,读着你的来信,就想到你在外头大展身手的模样。”母亲噙着泪,微微地点着头。
那一刻,是双亲坐在我身边,和着桥下潺潺的水声,静静地倾听着我对外面的生活的讲述。
我对父母说:“爸妈,其实我在外面打工一点都不风光,一点都不舒心。我在外头做零工,送水、派报、卖菜、盖房、扫地、看更、搬运……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像一片浮萍,漂泊不定。工资不高,还不时被拖欠、克扣。住的是鸽子笼一样的房中房。刨去房租、水电、食用、零花、路费以后,能储的钱就好比针尖削铁。都快三十了,还没女朋友。都快去“跳桥show”、“跳楼shao”喽。我对外地毫无归属感。过几年,等赚够了钱,我就回来。这里才是我的根,我最终会回到这里置业、结婚、生娃,陪伴你们。”
爸妈安慰我说:“回来也好。在家千日好,出门半朝难。现在,镇上提供便利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,鼓励年轻人留在家乡创业。在附近工作,下班可以骑车回家吃饭住宿,省点车钱、饭钱和房钱。娶亲生子,我们还可以给你带小孩。再说,我们临老了还有医保费和养老金,可以帮补你的生活。有空又可以下地鼓捣鼓捣庄稼。”
半年以后,我从深圳回来了。走过小桥的时候,月亮已经在河水中荡漾着斑驳的倒影。
小桥见证了我家的过去和现在,贮存着我和父母的悲欢与离合。忽然,我暗暗觉得,小桥俨然是铺设在我和父母之间的心灵之桥。
广州市美华中学教师高三:梁永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