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风明月无人管,并作南楼一味凉。

出自:《鄂州南楼书事》 年代:宋代 作者:黄庭坚

四顾山光接水光,凭栏十里芰荷香。

清风明月无人管,并作南楼一味凉。


译文

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,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,辽阔的水面上菱角、荷花盛开,飘来阵阵香气。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,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,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。

注释

鄂(è)州:在今湖北省武汉、黄石一带。南楼:在武昌蛇山顶。

四顾:向四周望去。山光、水光:山色、水色。

凭栏:靠着栏杆。十里:形容水面辽阔。芰(jì):菱角。

并:合并在一起。一味凉:一片凉意。


  《鄂州南楼书事》描述的情景是:武昌的夏天,热得可怕。那天晚上,诗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。他倚栏而望,明月已近中天,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。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,一片通明;方圆十数里、盛开着芰(菱)花、荷花,凉爽的夜风中,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面而来。习习清风,朗朗明月,谁也不能对它们管束驱遗,它们慷慨、殷勤地为南楼送来清清爽爽的夜凉,供游人称心快意地消受啊!

  欣赏这首小诗,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,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。这样的感觉是这样来的。先从外界景象来看:四外山水落石出,十里芰荷,楼头清风,空中明月,远方近处,天上地下,以南楼为中心,构成一个高远、清空、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。再从自身感受来说:山光、水光、月光,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;芰花、荷花的香气,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;清风——夜凉,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;而“南楼一味凉”的“味”字,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,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。总之,读者的眼睛、鼻子、耳朵、口舌、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、嗅觉、听觉、味觉、触觉种种功能,统统被调动起来,集中起来,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、领略、体验。此景此情,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,成了自然而然的事。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,诗人的艺术追求了。

  黄庭坚一生,道路崎岖坎坷,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,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;召回才几个月,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。当夜纳凉南楼,眼见明月清风,无拘无束,各行其是,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,却是动辄得罪,怅恨之情,于是潜滋暗长。“清风明月无人管”,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。

相关推荐

    四顾山光接水光,凭栏十里芰荷香。

    四顾山光接水光,凭栏十里芰荷香。清风明月无人管,并作南楼一味凉。译文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,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,辽阔的水面上菱角、荷花盛开,飘来阵阵...

    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

    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(蒙通:濛)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,西湖水微波粼粼,波光艳丽,看起来很美;雨天时,在雨幕的笼罩下...

    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

    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举酒属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...

    清风明月苦相思,荡子从戎十载馀。

    清风明月苦相思,荡子从戎十载馀。征人去日殷勤嘱,归雁来时数附书。译文在清风明月之夜,我想念你极了。浪荡的人啊,你从军十多年了。你出征时,我再三嘱咐过你了,当鸿雁...

    高斋今夜雨,独卧武昌城。

    洞庭叶未下,潇湘秋欲生。高斋今夜雨,独卧武昌城。重以桑梓念,凄其江汉情。不知天外雁,何事乐长征?译文洞庭湖畔树叶还没有掉落,潇湘一带秋天正要来临。高敞的书斋,今...

    莫向西湖歌此曲,水光山色不胜悲。

    鄂王坟上草离离,秋日荒凉石兽危。南渡君臣轻社稷,中原父老望旌旗。英雄已死嗟何及,天下中分遂不支。莫向西湖歌此曲,水光山色不胜悲。译文岳飞墓上荒草离离,一片荒凉,...

    《赠武昌太守夏少明诗六章》

    赠武昌太守夏少明诗六章一章穆穆君子。明德允迪。拊翼负海。翻飞上国。天子命之。曾是在服。西踰崤冈。北临河曲。二章尔政既均。尔化既淳。旧污孔修。德以振人。雍雍鸣鹤。...

    《登武昌岸望诗》

    登武昌岸望诗游人试历览。旧迹已丘墟。巴水萦非字。楚山断类书。荒城高仞落。古柳细条疎。烟芜遂若此。当不为能居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