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余溪水掠堤平,闲看村童谢晚晴。

出自:《观村童戏溪上》 年代:宋代 作者:陆游

雨馀溪水掠堤平,闲看村童戏晚晴。竹马踉蹡冲淖去,纸鸢跋扈挟风鸣。

三冬暂就儒生学,千耦还从父老耕。识字粗堪供赋役,不须辛苦慕公卿。


译文
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平,闲来观看村童们感谢老天向晚初晴。
有的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冲进了烂泥坑,有的放着风筝,风筝横冲直撞的迎风飞鸣。
冬季的三个月就跟着塾师学习,农忙时节就回家跟随父兄耕田种地。
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就好,不需要辛苦读书羡慕王公贵族。

注释
雨余:雨后。掠:拂过,漫过。
晚晴:放晴的傍晚夕阳。
竹马:儿童游戏,折竹骑以当马也。桓温少时,与殷浩共乘竹马。
踉蹡:跌跌撞撞,行步歪斜貌。
纸鸢:风筝,俗称鹞子。
三冬:冬季的三个月。古代农村只在冬季三个月中让儿童入学读书。
儒生:这里指塾师。
千耦(ǒu):指农忙景象。
粗堪:勉强能够。
供:应付。
赋役:租税劳役。
不须:不必要。


  该句摘自何卷,尚待查考。代儿童游戏多种多样,十分丰富。该诗前两联写了两种游戏,一是骑竹马;一是放风筝。竹马在地面上奔跑,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“马”冲进了烂泥塘里,好不扫兴;风筝在空中飞舞,左摇右摆,又飞又叫,好不骄横。值得关注的是,诗人写风筝与风的关系时,手法与众不同,他不说风筝凭借风力而飞,却说风筝挟持风筝在大风中飞扬跋扈。在这里,作者把风筝作为主体,视它为生灵,真是把个风筝写活了。

  读此诗,不由得想到现今仍然流行于日本的“斗风筝”。打斗的风筝多为长方形硬板子,从背后勒成瓦形,或竖或横,绘画简洁明快,不拴尾巴,背缚弓弦,凭借强风,飞上天空,左冲右突,嗡嗡作响。许多风筝同时升空,并不回避碰撞缠绕,而是互相打斗,互相“割线”,一旦线断,任其飞去。最后,谁还留在空中,谁便是胜利者。那场面颇有陆翁诗的气势。

  后两联提及当时宋朝实景:农夫冬闲跟着村里的穷书生学习,但这只是学习极基础的东西,为的是在立契,作保时不被蒙骗。

相关推荐

    竹马踉蹡冲淖去,纸鸢跋扈挟风鸣。

    雨馀溪水掠堤平,闲看村童戏晚晴。竹马踉蹡冲淖去,纸鸢跋扈挟风鸣。三冬暂就儒生学,千耦还从父老耕。识字粗堪供赋役,不须辛苦慕公卿。译文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...

    《竹马子》

   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,危亭旷望,静临烟渚。对雌霓挂雨,雄风拂槛,微收烦暑。渐觉一叶惊秋,残蝉噪晚,素商时序。览景想前欢,指神京,非雾烟深处。向此成追感,新愁易积,故...

    青梅竹马

    【拼音】: qīng méi zhú mǎ【解释】: 青梅:青的梅子;竹马:儿童以竹竿当马骑。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。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。【...

    竹马之友

    【拼音】: zhú mǎ zhī yǒu【解释】: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。【出处】: 《晋书·殷浩传》:“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,我弃去,浩辄取之。”【举例造句】...

    竹马之交

    【拼音】: zhú mǎ zhī jiāo【解释】: 竹马:小孩当马骑的竹竿。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。【出处】: 唐·李白《长干行》:“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...

    竹马之好

    【拼音】: zhú mǎ zhī hǎo【解释】: 指少年时骑竹马为戏之友。【出处】: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?”【举例...

    线断风筝

    【拼音】: xiàn duàn fēng zhēng【解释】: 象放上天断了线的风筝一样。比喻一去不回来的人或东西。【出处】: 元·关汉卿《金线池》第三折...

    断线风筝

    【拼音】: duàn xiàn fēng zhēng【解释】: 象放上天断了线的风筝一样。比喻一去不回来的人或东西。【出处】: 元·关汉卿《金线池》第三折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