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今不会天中事,应是嫦娥掷与人。

出自:《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》 年代:唐代 作者:皮日休

玉颗珊珊下月轮,殿前拾得露华新。

至今不会天中事,应是嫦娥掷与人。


译文

桂花从天而降,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。拾起殿前的桂花,只见其颜色洁白、新鲜。

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。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。

注释

天竺寺:今称法镜寺,位于灵隐山(飞来峰)山麓。

桂子:特指为桂花,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。

露华新: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。

嫦娥:多种说法,有说中国神话人物、后羿之妻等。


 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,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,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,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,所以在如此佳节,又是诗人得意之时,以此背景,诗人创作了此诗。


  “零落的桂花花瓣,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边散落了下来。”多么美好的场景啊!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的场景正是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七言绝句《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》。

 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,凋零,或是惆怅、哀绵。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,此时正在东游之中,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,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,毫无忧愁。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,并不现实,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。巧妙的联想反而为“寂静”的诗作平添了几分“俏皮”,也可谓是恰到好处。

  虽只描写了一幅“夜赏月桂图”,却让我们得知民俗——中秋必看月赏桂,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,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。

  如此的好诗,读了心清气爽,也不禁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。

相关推荐

    《杨给事师皋哭亡爱姬英英,窃闻诗人多赋,因》

    杨给事师皋哭亡爱姬英英,窃闻诗人多赋,因真珠为土玉为尘,未识遥闻鼻亦辛。天上还应收至宝,世间难得是佳人。朱丝自断虚银烛,红粉潜销冷绣裀。见说忘情唯有酒,夕阳对酒...

    《天竺寺七叶堂避暑》

    天竺寺七叶堂避暑郁郁复郁郁,伏热何时毕。行入七叶堂,烦暑随步失。檐雨稍霏微,窗风正萧瑟。清宵一觉睡,可以销百疾。...

    《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》

   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挂席凌蓬丘,观涛憩樟楼。三山动逸兴,五马同遨游。天竺森在眼,松风飒惊秋。览云测变化,弄水穷清幽。叠嶂隔遥海,当轩写归流。诗成傲云月,佳趣...

    《宿天竺寺回》

    宿天竺寺回野寺经三宿,都城复一还。家仍念婚嫁,身尚系官班。萧洒秋临水,沉吟晚下山。长闲犹未得,逐日且偷闲。...

    《题天竺南院赠闲元(上日下文)清四上人》

    题天竺南院赠闲元(上日下文)清四上人杂芳涧草合,繁绿岩树新。山深景候晚,四月有余春。竹寺过微雨,石迳无纤尘。白衣一居士,方袍四道人。地是佛国土,人非俗交亲。城中...

    《留题天竺灵隐两寺》

    留题天竺灵隐两寺在郡六百日,入山十二回。宿因月桂落,醉为海榴开。[天竺尝有月中桂子落,灵隐多海石榴花也。]黄纸除书到,青宫诏命催。僧徒多怅望,宾从亦徘徊。寺暗烟...

    《游天竺寺》

    游天竺寺晨登天竺山,山殿朝阳晓。厓泉争喷薄,江岫相萦绕。直上孤顶高,平看众峰小。南州十二月,地暖冰雪少。青翠满寒山,藤萝覆冬沼。花龛瀑布侧,青壁石林杪。鸣钟集人...

    《寒食雨中同舍人约游天竺,得十六绝句》

    寒食雨中同舍人约游天竺,得十六绝句万顷湖光一片春,何须割破损天真?却将葑草分疆界,葑外垂杨属别人!【作品评述】【注释】:诗中借西湖被长堤分割开来,比喻宋朝河山破...